始于进博、交于进博!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丨一线新动态
从甲板上眺望大海、在餐厅里吃上一顿火锅、可容纳800余人的剧院里唱响美妙音律、在露天游泳池内欣赏海景,坐着被称为移动 “海上现代化城市”的邮轮遨游世界,是众多人向往的旅程。而这一次,停靠在外高桥造船码头即将驶向吴淞码头的大型邮轮很特别。
正值第六届进博会开幕之际,11月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相关交船文件,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运营准备工作全面启动。“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担任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启航大使,为“爱达·魔都号”命名并启动香槟掷瓶礼。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历时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至此顺利完成命名交付。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又一次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目前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是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一步,中国船舶集团成为全球第四个成功设计建造大型邮轮的造船集团。
打造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国产大型邮轮创新演绎东方文化韵味
“爱达•魔都号”自诞生之初便与进博会结下不解之缘。五年前,在首届进博会上中国船舶集团与国际合作伙伴签署了新造船合同,并许下了“始于进博、交于进博”的五年之约。据悉,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现场将展示邮轮模型,全方位呈现邮轮工程情况、进博会五年之约重大成果。
进博展示即将惊艳亮相,记者此前登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时更是倍感震撼:这艘庞然大物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设计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万5千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
置身邮轮内部,最大的感受则是:这里真是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邮轮高达 16 层的上层建筑生活区,拥有剧院、特色餐馆、购物广场、艺术走廊和水上乐园等丰富的休闲设施。如在巴伐利亚酒廊里,就安置了八个发酵罐,可以实时提供精酿啤酒;在“波罗的海”主题餐厅内,蓝白配色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希腊小镇。
中国特色美食也无处不在,特设的火锅店,让游客在船上享受到涮火锅看海景的独特体验。据悉,单是餐饮这一项,就覆盖自助餐、西餐、日料,到火锅、铁板烧等多个品类,满足各类人士口味需求。在住宿和餐饮的基础上,公共区域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服务设施,包括海上最大的免税店、首个开心麻花海上专场等。
作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东方文化韵味无处不在,“爱达·魔都号”船体涂装以“丝绸之路”为主题,身系“敦煌飞天彩带”,形成强烈的文化标识。在邮轮内的艺术长廊,墙上挂着的许多珍贵画作将在首航前揭开面纱。
据悉,“爱达·魔都号” 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2024年元旦正式投入运营后,“爱达·魔都号”将执航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并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让古丝绸之路的智慧与力量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继续破浪远航。
在前两次试航的基础上,12月18日起“爱达·魔都号”还将于首航前开展两次验证航行。“专业技术人员、国外总包商、设备供应商等都将参与,调整最后的细节,为运营首航做好准备。”大型邮轮项目建造总监、外高桥造船总经理助理兼邮轮项目部部长陈剑威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也在火热建设中,预计明年四月份出坞。
最大难度是集成,博采众长
让“过路经济”迈向“产业链经济”
“近五年的建造周期中,最大的难度是集成,把这么多供应商和船厂协同起来,每天都要应对不同的需求和变化。”大型邮轮项目界面总监、外高桥造船生产总监兼邮轮内装部部长吴晓源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乘客需求的变化,在邮轮建造的过程中,要实现一边建造一边修改。全程参与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外高桥造船人在近五年的建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摘取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的不易。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联动和管理361家一级供应商、1105家二级配套企业,汇集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5000名的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相继突破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动力系统、综合电网、舱室环境、振动噪声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持续构建邮轮业的中国标准体系。
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每一步都凝聚了造船人的心血。进入生产设计阶段就分解出6万份图纸,如果采用传统的二维建造模式,不仅工程量巨大,还容易出现数据偏差。国产大型邮轮的设计生产采用三维建模,实时模拟船舶建造状态,可在建造过程中及时优化设计。进入邮轮内装阶段,则不同于普通的建筑装饰,无论是材料还是外形等,都有着严格的国际标准。
“吊顶的形状、餐厅的灯光、餐椅的标准都在不停调整中。比如大剧院的吊顶是云朵的形状,但消防喷雾口怎么装,我们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符合船东需求是改了又改。”大型邮轮工程项目副经理、外高桥造船邮轮办公室主任易国伟说,虽然累,但通过和国外邮轮产业界的交流,学习、掌握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邮轮的制造,被称为现代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50多个行业。
一般来说,一辆汽车的零件是1万个左右,一架波音747飞机是五六百万个,而“爱达•魔都号”有2500万个,且内部系统繁多、交互复杂,在结构等方面还有特殊要求。即便交付后,在正式投入商用前,仍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需要跟上。
“到12月18日试航前后,我们还需要搬入大量的物品去完善邮轮,比如床单、枕头、咖啡机、餐饮工具等,初步算了下,大概还有300多万件,船员也要逐步入住,我们要逐个跟他们做系统演示,最终将各个区域的钥匙交付。”易国伟说。
和普通的轮船相比,邮轮的建造涉及除造船技术之外的酒店工程、娱乐系统等几十个专业领域。可以说,建造一艘邮轮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移民局等十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将达到每年1400万人次的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市场。
从对目的地经济贡献有限的“过路经济”到“产业链经济”,国产大型邮轮率先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其中离不开无数中国造船人乘风破浪的决心与脚踏实地的付出,正在建造中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将更完善积累的经验,中国邮轮产业也正向着集群化、构建配套产业链“砥砺前行”。
文字/摄影:杨珍莹
* 转载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